在商業包裝底下,實踐內心想表達的純粹

                            -專訪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失魂》導演鍾孟宏


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等四項得主《失魂》導演鍾孟宏接受影委會專訪

文/編輯范辰旭、攝影/鄭皓元、何俊穆
「假如你在荒野中開著車,遇到三個看來凶神惡煞的持槍獵人要你載他們一程,放眼望去沒有別人,也沒有其他岔路,你會怎麼做?」這則象徵著人生抉擇的真實故事,是貫穿《失魂》全片的一場夢,同時也是鍾孟宏導演拍出《失魂》的原始發想。人生無時不在面臨選擇,身為一位導演亦然,在創作中拋出問題、實踐自我意志的同時,也必須處理包括作品定位、自我認同、與市場及觀眾的對話…等諸多難題。鍾孟宏導演位於民生社區的工作室,點著彷彿脫胎自電影情境般的燈光,乍看稍微有些距離感的鍾導談起自己的作品和創作理念時,眼中盡是笑意與滿足,自信同時又謙虛地為我們訴說著他是如何透過電影展現最自傲的純粹與真實。 


類型電影作為選項之一


自1997年拍攝電視廣告和MV起家、因紀錄片《醫生》而受到矚目的鍾孟宏導演,是這樣描述《失魂》的誕生:「當初拍完《停車》以後,《第四張畫》的靈感便自然地產生,但由於《第四張畫》票房實在不如預期,便想乾脆來拍個類型電影。好萊塢、香港、法國、寶萊塢都有類型電影,唯獨台灣沒有。我便想,趁機來嘗試做出某種『類型』吧!剛好在無意間聽到三個獵人的事件,很有感觸,因為那就是面臨人生選擇的寫照;再加上我很早就想要拍一個精神病人的故事,由此逐漸拼湊出《失魂》的雛形。」
   
但什麼是類型電影?一般人會想到像是喜劇片、愛情片、恐怖片等具備特定電影語言的敘事方式,然而對鍾孟宏而言,那只是表面的格式而已。「對我而言,電影必須要讓各類觀眾都能從中發現些『什麼』。」對缺少觀影習慣的人,可以很明確地接收到這是部驚悚片,而對於電影閱聽經驗較豐富的觀眾,也能發掘出延續的部分,並產生其他解讀,鍾導認為那便是電影的成功了。
 


 

鍾孟宏導演以類型電影的概念打造出驚悚風格的新作《失魂》(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他補充說,台灣一年產出三十幾部電影,有實際收益的頂多三、四部,雖然大多數電影都有意迎合市場,但觀眾並不買單。也因此,鍾導還是選擇堅持理念,慢慢在符合理想及商業考量之間取得平衡。「類型電影就是這樣,會有個商業的包裝,但仍可以在包裝的底下實踐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純粹的東西。」
 
除卻形式,電影的情感鋪陳與觀影距離,鍾孟宏也自有一套邏輯。他認為,電影不應該刻意惹觀眾哭或是笑,而是要讓人「清楚審視事物的本質」,也因此鍾導拍片時會在情感累積至一定程度便軋然而止,刻意打斷情緒的堆疊,避免流於煽情。《失魂》在這方面更是極致,「有些朋友說我根本是患了情感恐懼症。」鍾孟宏補充,「其實我並不是個冷血的人,只是對我而言,不管是電影還是文學創作,就是必須要有理性觀察的空間。」在他看來,誇張的大哭大笑都是很脫離真實生活的狀態,甚至會影響對劇情本身的解讀,將電影要探討的主題迷失在這些不自然之中。

 
主題的延續性與社會脈絡

 
鍾孟宏的新片《失魂》描述一名在台北工作的年輕人阿川,忽然生病被送回鄉下老家,變得不認得家人、行為怪異,繼而引發一連串殺人事件。除了令人神經緊繃的案情及頗具禪意的自我追尋過程,最突出的劇情線便是父親與阿川之間的親情糾結,而這也是鍾孟宏從《醫生》、《第四張畫》便一直延續下來的核心關懷。對此鍾導表示完全沒有預料到會發展至此,但也並不訝異,「創作者很容易下意識地延續先前作品沒有講完的東西,原本在《第四張畫》以後我就決定不要再討論親子關係了,沒想到又在《失魂》占了那樣多篇幅,大概是作為一個導演潛意識的延伸吧!」
 

張孝全在《失魂》飾演「失了魂」的兒子阿川(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相較於對父子關係的著墨,「人」才是鍾孟宏一開始便想要關照的主題。「很多人會覺得導演應該要拍自己的人生經驗,當然無可厚非,只是也需要和時代或環境產生對話,否則對觀眾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我希望《失魂》的觀眾可以從中看到些什麼,不管是時代、社會還是人。尤其是人。」阿川的舉止變得「不正常」,被認為「失了魂」,父親為了掩飾他的「不正常」而做出一連串決定,到最後連父親也被認為「失控」了。而這種對所謂「正常狀態」的辯證也是鍾導有意闡述的部分。
 
「人們時常講這個人精神有問題、不正常,但什麼叫做『不正常』?拍片期間我們曾到療養院訪查,覺得裡面的人看起來都很『正常』呀,卻是被認定為需要接受治療的。」對於片中角色失控的舉措,鍾孟宏亦將之放入時事脈絡進一步討論,「我想要探討的是,當一個人失控到這種地步的時候會是怎樣?人是很容易失控的。像是現在的社會,整個政府是失控的,應該要把整個政府放到療養院裡去救治嗎?為什麼人失控了就是不正常的、需要治療,政府失控成這樣卻被視為理所當然?」
 


王羽在《失魂》中精彩詮釋為兒子掩飾失常行為的父親角色,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劇照提供:傳影互動)

 

而聊到喜愛電影的年輕一代,鍾孟宏苦笑著說,「看電影就好了,千萬別跳進來拍電影。」他直言台灣拍片環境不甚友善,許多優秀導演因為找不到資金而久久交不出作品,再有才華的人都無法施展。「我非常贊同林正盛導演曾說過的一句話:『政府到底是把國片當作文化產業還是純粹的商業商品?』」然而即便如此,說起下一步計畫,鍾導仍開心侃侃而談,透露自己正構思一部和計程車司機有關的喜劇電影,「我很喜歡圍繞著某個核心事件、不斷發生諷刺意外的荒謬劇情,明明就是要做一件正經事,卻一路出包的那種笑點。你能想像把許冠文和納豆湊在我的電影裡的樣子嗎?」
 
【關於導演】
 

生於台灣屏東縣,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學士,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1997年至今,執導過上百部電視廣告片及MV。第一部得獎紀錄片《醫生》讓鍾孟宏開始受到矚目。首部劇情長片《停車》(2008),他身兼導演、編劇、攝影,展現強烈的影像風格與跳躍式的剪輯手法,是2008年唯一受坎城影展邀請參展的台灣電影,於金馬獎獲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並在台北電影節一舉贏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四項獎項。2010年第二部劇情長片《第四張畫》,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觀眾票選獎,並入圍盧卡諾等國際影展。新作《失魂》獲2013年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等四項獎項,並已入選包括多倫多、溫哥華、釜山等國際影展。
 
【作品年表】
 
2013《失魂》
2011《10+10》之〈回音〉
2010《第四張畫》
2008《停車》
2006《醫生》

 

原文出處:http://www.taipeifilmcommission.org/tw/MessageNotice/NewsDet/294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失魂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